华北最大石材市场搬迁记

发布时间:2015-06-30 09:08:54   编辑:石材网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用这句话来形容如今的西直河石材市场十分贴切。

根据朝阳区政府的规划,在不久的将来,作为整个华北地区最大的石材集散地,西直河石材市场将画上句点,彻底告别历史舞台。同原来的热闹与喧嚣相比,这里的大片土地已被新种的绿植所取代,仅存的几十家尚未搬迁的石材企业与大片青绿的树苗形成了一道鲜明的分割线,一边代表着西直河石材市场的过去,一边则代表着石材企业腾退之后这片土地的未来。

华北最大石材集散地搬迁倒计时

西直河石材市场的搬迁工作开始于2013年,目前已经有460多家企业完成了搬迁,占企业总数的85%。西联国际1区,是目前西直河石材市场仅存的石材企业聚集区,这里的几十家石材企业还在经营着自己的业务。不过,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搬迁只是时间问题。

所谓的西直河石材市场,是由新纪元、石材大世界、新天隆、西联国际等多个大型石材市场共同组成,鼎盛的时候这里的石材企业和个体商户能有好几千家,每天车来车往,格外热闹。谈起石材市场昔日的辉煌,西联国际1区内,一家石材企业销售部经理黄女士依然记忆犹新,不过现在这些都已成为过去。

石材市场的搬迁,或多或少会对石材企业带来一定影响,但无法忽视的是近年来石材市场整体低迷的事实。据黄女士介绍,2013年可以说是石材企业由盛而衰的分水岭,受房产调控和政府反腐的影响,石材市场开始遭遇寒冬。各家石材企业的业绩在那一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接来下的2014年、2015年上半年,石材生意更是格外惨淡。

谈到经营业绩,黄女士面带苦笑:“从2013年直到现在,不仅订单数量逐年下降,订单额度也在大幅减少。在以前,公司每天能接几十个订单,有时候来订货的都要排队,每个订单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现在,每天的订单少得可怜,有时干脆就没有,以前十几万的单子我们是看不上的,现在却成为必接的大单了。”

“现在,这里的大多数石材企业都在艰难度日,加之政府搬迁政策的出台,有的企业干脆不做石材生意,借着这个机会转型了。”黄女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目前,黄女士所在企业已经在天津一家大型石材市场“天下石仓”找到了新的落脚点。对于黄女士来说,从北京到天津,生活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黄女士对这次搬迁还是抱有非常大的期待。“人挪活、树挪死,换个地方重新开始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何况石材市场也不可能一直低迷下去。”黄女士说道。在黄女士看来,石材行业的未来仍旧充满希望。

如果说石材产业的低迷让中小石材企业苦不堪言,那么对于大型石材企业来说其受到的影响要相对小得多。北京商报记者随后采访了西联国际1区里一家超大型石材企业—宏星石材集团有限公司。据了解,该公司单在西联国际中就有6家石材加工厂,截至目前,有4座厂房已经搬迁完毕。

据宏星石材业务部门负责人介绍,宏星石材在全国多个大中城市均有分公司,底子厚、渠道广是公司的主要优势,石材市场的疲软虽然让公司业务受到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公司完全有能力应对。

该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最让公司头疼的还是那些不实的网络传言。他介绍,公司虽然搬出了4家工厂,但是仍然有两家工厂在正常运转,然而网上频频曝出西直河石材市场已经搬迁完毕的消息,让许多买家取消了购买计划,导致公司白白流失了许多客户。

高污染、低税收 市场外迁成必然

实际上,从西直河迁出已经是北京石材企业的第二次搬家了。“2003年,玉泉路那边的石材产业因城市建设拆迁而搬到西直河这边。西直河地处朝阳、大兴、通州三区交界,通俗点说就是三不管的地方,发展经济很困难,但这里临近五环,与京哈高速、京沪高速也挨得很近,正适合做物流,而石材又和物流关系密切,于是西直河与石材商一拍即合。”石材商会常务副秘书长马振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马振平说,北京的建筑石材100%来自西直河,整个华北和东北的建筑石材80%以上也从西直河发货,对中国北方地区来说,西直河的石材不可或缺。

尽管是北方石材最大的货源地,但渐渐的,西直河石材市场的存在也让当地百姓头疼不已。“对于当地来说,这个市场越来越成为一个巨大的负担。”西直河村党支部书记李军说,“石材加工造成环境污染,市场扩张带来人口集聚、交通拥堵、环境脏乱、治安复杂,群众的安全感和居住舒适度逐年下降。集体承担的社会管理成本日益增高,每年用于垃圾清运、管道清理、环卫保洁的投入高达800万元,但脏乱差现象始终难以根治。”

西直河村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虽然西直河石材市场的年交易额高达300亿元,但西直河石材市场带给当地的税收却寥寥无几。据悉,西直河的绝大多数石材企业都没有在当地注册,2012年上缴朝阳区的税收只有196万元。“一边承受着污染的压力,一边却又没有实际的利益,外迁成为了改变现状的惟一途径。”该负责人说道。

对于距离CBD仅15公里的西直河村来说,经营石材市场渐渐成了一笔“赔本”的买卖,村民们期待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在2013年的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全票同意对石材市场腾退拆除。

十八里店乡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2013年开始,十八里店乡政府已为有意赴外埠发展的石材企业联系了天津武清,河北香河、黄骅和易县等新址,不少企业已经建设了新厂房。

该负责人介绍,根据相关规划,市场腾退拆除后,将用于绿化产业发展。其中,82%的用地将用于还原绿地,其余建筑用地也已在洽谈中,将用来寻找适合北京市发展的企业。

在惟一还在正常运转的西联国际1区里,与切割机的轰鸣声和漫天飞扬的尘土交相辉映的不再是往日繁荣的交易景象,这仅存的最后一片石材市场如今也是门可罗雀、无客登门。而那些已被拆除的楼宇和厂房如今早已被大片新栽的树苗所取代,只剩下几个傲立的高大牌匾在向人们诉说着石材市场辉煌的过去。

四惠建材变绿化 北齿老树发新芽

西直河石材市场搬迁只是北京向外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一个缩影,实际上,还有许多市场和企业也面临着与西直河石材市场同样的命运。数据显示,今年1-6月,朝阳区共清退有形市场24家,退出工业企业31家,拆除垃圾回收场9个,拆除出租大院46个,共腾退建筑面积约270万平方米。

建成于2000年的四惠建材市场如今也是一片拆迁腾退的面貌。这里曾是京城规模较大的建材市场之一,比邻北京最大的公交枢纽—四惠公交枢纽站。据市场宣传办负责人介绍,这里周边近30条公交线路,客运量达41万人次,加之四惠建材市场日人均客流量3000余人,给周边带来了巨大的交通压力。

2014年9月,按照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朝阳区相关部门对该市场进行腾退。截至目前,已腾退商户400多户,腾退面积1.6万多平方米。市场方面表示,今年“十一”之前,将完成建材市场的清退,按规划实施绿化,“随拆随绿”,之后再按照朝阳区政府的整体布局,决定引入何种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与传统市场类似,北京北齿有限公司也在经历着搬迁与重新定位,但不同的是,该厂计划建设一个依托老厂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今年5月,这家还保留上世纪70年代厂房的老厂已经搬迁完毕。车间里,常年生产累积的机油依然黏附在地面,随处可见的“安全生产”标语、一排整齐的洗手池等,这些都将在未来变成文化创意园区景观的一部分。

厂区负责人介绍,未来该文化创意园区将打造齿轮博物馆、工业雕塑、工艺衍生品等内容。园区内还会定期举办沙龙、训练营、进修班等人才交流平台,关注人文环境,打造安静舒服的园区气氛。

更多石材信息,请关注365石材网


来源:必联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