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让废弃矿山“脱胎换骨”

发布时间:2020-02-05 15:50:54   编辑:石材网

辆行驶在连城县文亨镇境内的204省道上,向左望,阳光洒向静谧的田心村;向右看,不远处的西宝坪山头,三处裸露的大坑像是被撕开的伤口,打破了群山之间的连绵绿意。

这个和周围景致格格不入的地方,对于田心村的村民们来说并不陌生。矿区总面积为1.26平方公里,有三个露天采矿区,1958年起出现了小规模的民采,历经多期开采后于2014年停止采矿。据不完全统计,历年来该矿区先后采铁矿量约83.83万吨。

早期的无序开采,导致该处的生态和地质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走上废弃矿区的露天采场,不少被丢弃的铁矿散乱在地上,目及之处可见道道沟壑和裸露的黄土,山坡被挖成高陡的断面,一些树木倒伏在土中。

“风一起,灰尘大,下雨后山上的泥石还容易冲到农田里。”生活在废弃矿边的村民“望矿生叹”。“虽然大部分山体林地保持较好,但矿区山体表层植被遭到破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对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连城县财政局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办主任林燕明指着矿山说道。

治理并非没有开始。近年来,对废弃矿山的整治陆续进行,挂网、恢复植被等措施都被用在了山头之上,但效果并不持久。唯有根除隐患,还老百姓一片绿水青山和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今年6月,由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承建、总投资1.1817亿元的田心铁矿废弃矿山综合整治项目开工实施,该项目同时被列入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重点项目。

如此废矿,如何下手治理?矿山综合整治项目部负责人陈建彬介绍,项目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矿山土地复垦工程和辅助工程三部分。该项目的实施改变了治山、治水、护田各自为战的格局,通过对废弃矿山的综合整治,达到集矿山修复、生态文旅观光、科普教育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效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理废弃矿山也非易事。在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多处边坡的高差较大,土石较为松散,几名工人正在高坡上固定锚索,不远处各类挖掘机器正在作业。“田心铁矿采用露天开采作业,场地经过人为切坡后,形成了高陡的人工边坡,破坏了边坡的自然平衡,容易形成崩塌、滑坡等边坡地质灾害隐患。”陈建彬说。而这,也成为废弃矿山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之一。

“这里的高边坡最大高度有110米,处理难度较大,而且有些高边坡是动态的,塌方体从表面上看不到,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把塌方隐患消除后才能进行后续治理。”项目现场负责人傅炳炘道出了施工过程中的不易。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项目方设置混凝土网格加固边坡,固定后,采取边坡植草的方式,使种植基质永久固定在边坡上,同时能抵抗雨水冲刷,防止水土流失,光秃的山体将恢复绿色样貌。此外,对三个采区内相对集中、地势较为平缓的土地进行平整压实,进行防渗处理后,将其改造成调蓄池,为复垦后的农田提供灌溉用水。

而当山头复绿后,生态系统日渐恢复,怎么做才能不让人工修复影响原本的自然生态?傅炳炘介绍,原来的西宝坪山经常有松鼠等动物穿行,矿山修复完成后,为了让动物们回归时能顺利在山林中通过、喝水,他们在布置沟道等设施时进行了特别的设计,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态样貌。

项目施工现场,记者注意到了一处未被治理的冲沟,此处沟壑蜿蜒,土石零散,小树倾倒在土中。“这里我们不打算处理了,就保持原样!”傅炳炘说。原来,这处冲沟将被原地保护和固定,并打造成户外地质展示区,向公众更加直观地展示无序开采带来的生态破坏。不远处,一座面积约400平方米的矿山整治科教馆正在建设,建成后将成为生态、地质研学基地。未来,废弃矿山将“脱胎换骨”,成为市民、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目前,废弃矿山综合整治项目已完成电力、给水、施工道路、地形复测等所有辅助工程的建设。“把废弃矿山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变废为宝,力求通过项目实施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林燕明说。


来源:东南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