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是家装界的潜力股:为你解析C2B家装到底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5-11-13 10:20:35   编辑:石材网

互联网家装走到今天,如果说O2O模式千军万马闯过的大道的话,C2B模式就是旁边那条静谧小道。

那么这条小道走不走得通呢?会碰到那些荆棘和绊脚石?前方会有惊喜的出口吗?今天互联网家装就给各位好好聊聊:互联网家装和C2B那些事儿。

C2B模式是什么?

首先,这里的C是用户、B是企业,C2B的核心意义就是以用户的痛点为核心的互联网商业模式。

C2B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产品价格统一,渠道不掌握定价权(消费者平等);

第二、C2B产品价格组成结构合理(拒绝暴利);

第三、渠道透明(O2O模式拒绝山寨);

第四:供应链透明(品牌共享)

落实到互联网家装C2B,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个性化定制生产、销售家装产品。

互联网家装C2B模式有哪些优势?

事实上,进行C2B生产的关键就是“IT技术 互联网”,通过企业自有的订单管理系统和云设计系统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起来。

从购买意向到了解户型,从提出设计需求、完成设计方案,再到下单和生产、发货,实现全流程有信息化的支撑。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C2B避免了传统“赌博式生产”的盲目性,有效规避了仓储、物流等风险,降低了成本。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在成本降低的情况下,能够直接参与家装设计过程,定制专属自己的个性化产品,并且可以拿到更多实惠。

互联网家装C2B模式痛点在哪?

从整个互联网家装家居行业来看,C2B模式的企业依然是少数,制约C2B模式互联网家装家居企业的发展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需求分散、难以聚合

目前个性化定制的C2B模式正在处于培育阶段,消费者虽然可以选择家居平台个性化定制家居设计产品。

但是成熟、理性的消费者相对来说还是很少的,大部分的用户对家居产品的需求还是模糊的。

二、生产线成本高,难以规模化

从本质上来讲,定制化和标准化都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相对于家电这种标准化程度更高的产品来说,C2B对于转型互联网的定制家具企业而言,实施难度更大。

C2B模式的个性化定制家居平台能够将消费者和工厂直接对接起来。虽然能降低一定的中间成本,但是个性化需求带来的是生产线成本的提高,加之分散的需求导致无法规模化的展开生产。

三、线下体验难保证,便利性不够

互联网家居平台是伴随着物流的发展而逐渐凸显便利性的,价格优势也是消费者考虑的因素。

但是用户的体验服务难比线下的传统家居企业,C2B模式的互联网家居平台把发展的重心集中在线上,线下的服务难以保证。

国内C2B家装市场现状如何?

从2014年到2015年,家装O2O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互联网家装家居市场的竞争变得非常激烈。

一、个性化定制需求仍是少数

大多数的互联网家装家居企业都在通过规模化和标准化满足消费者普遍的家装家居需求,对设计和个性化定制的需求的家装家居企业依然还是少数。

二、避开主流市场,发展机会大

根据长尾效应,人们大多数的需求集中在“头部”,而尾部的非主流需求是分散的,但是非主流的需求的累加效果和主流市场的需求相媲美。

因此,当所有互联网家装家居企业纷纷在“头部”的主流市场进行激烈竞争的时候,非主流的需求是很好的切入点,不仅避开激烈的竞争,也能收获固定的消费人群。

因此,正在起步阶段的C2B模式的互联网家装企业,如果能够解决制约其发展的难点,市场前景依然是看好的。

互联网家装C2B之路要怎么走?

阿里集团首席战略官曾鸣认为:“未来的商业模式,‘定制’会是主流,首先会走向大规模定制,最后走向个性化定制。”

一、加快技术革新,细分客户需求

一般来讲,要实现大规模标准化的定制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具备挖掘大数据的能力,拥有海量的数据,且所产生的数据对生产商家有指导价值。

所以说,加快技术IT革新,更好地利用大数据,细分客户需求,指导商家对“小众人群”进行大规模定制。

等有了经验和市场,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走向真正独一无二的个性化定制。

二、折中手段:标准件 个性件组合生产

采用“标准件 非标准件”的复合生产模式是C2B初创企业的折中手法。

在大数据分析没有期望水平的时候,利用现有资源,做人群用户细分,大规模生产标准化产品,组合个性化产品使用。

个性化产品也可以让客户参与进来,提升互动性,实现客户即监督,渠道透明化。

随着市场竞争从“产品为王”转为“用户为王”,需求变得更加“个性化”;随着大数据以多种方式落地,C2B将成为受益于大数据的最佳电商模式。

更多石材信息,请关注365石材网


来源:中装新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