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业集体出局“中国名牌”背后

发布时间:2007-09-30 00:00:00   编辑:石材网

9月11日,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名单正式公布。令各界人士惊诧的是,包括福建溪石集团在内的国内三家“装饰石材”企业,在最后一刻,集体被剔除出“中国名牌”目录。此前的8月,三家石材企业进入本年度的“中国名牌”初选名单,并进入公示期。

是什么原因导致“装饰石材”行业最终无缘“中国名牌”?是因为“环保一票否决制”,还是确如坊间传闻,未入选的石材企业背后拆台、“告恶状”?连日来,记者走访石材业多位人士,试图解开其中的迷局。

暂缓评价在最后一刻做出

7月3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授权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下称“名推委”)发布的2007年第4号公告中,170类产品872个产品入选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初选名单。其中,“装饰石材”是首度入选“中国名牌”评价目录。初选名单中,福建溪石、广东环球、山东冠鲁三家国内知名石材企业赫然在列。公示期为8月1日至8月10日。此间,国内众多建材、石材专业媒体纷纷撰文称,上述三家企业有望成为石材行业的首批“中国名牌”获得者。

然而,9月6日,名推委发布的2007年第6号公告中称,“装饰石材”今年暂缓评价。此举也意味着溪石、环球和冠鲁集体出局“中国名牌”。至于为何暂缓评价,明年是否重新恢复评价,公告中未有任何说明。

“石材业落选‘中国名牌’,应该是名推委在最后一刻才做出的决定,我们也感到很意外。”9月22日,福建溪石集团老总王伯瑶这样告诉记者。据了解,在8月1日至10日的公示期间,关于装饰石材业的入选企业,名推委确实也收到一些意见。而公示期结束,三家企业也按规定和程序,对“意见”作出了回复和说明。“回复也都获得了通过,大家都以为只等着发牌了。直到9月初,才被告知今年暂缓评价。”对于突然的出局,王伯瑶至今仍感到意外。

另外两家进入初选名单的企业同样对出局感到“意外”。冠鲁负责申报“中国名牌”的李经理介绍说,自己是从网络上得知暂缓评价的消息,此间,冠鲁并未接到有关部门的任何通知。

公示期间有两“意见”针对溪石

至于公示期间,名推委收到反映溪石的“意见”,王伯瑶介绍说,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其一,便是产值问题。据了解,首度进入“中国名牌”目录的装饰石材行业,入选的门槛是年产值须在5亿以上。“申报‘中国名牌’时,溪石申报的产值数据与以前报给南安、泉州各级统计部门的数据,都是完全一样的,是实实在在的,不掺任何水分的。”王伯瑶说,因为有统计部门调查的数据做凭证,这个“意见”很容易就说明清楚了。

另一个问题,则指出溪石集团曾拖欠工人工资,被劳动部门调查。王伯瑶说,该“意见”更是“无稽之谈”。原来,去年底,溪石集团旗下一装潢公司在负责福州某工程施工过程时,一班组长将装潢公司发放给工人的20多万工资卷款跑路。事后,溪石集团代为垫付了工资。“这个事情有福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调查结果,很好地证明了溪石的清白。”据记者调查了解,该事件去年底发生时,省内就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表示“溪石蒙受了不白之冤”。

“评上或没评上,并不能代表什么,我们都是以平常心来对待。最重要的是,企业要在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产品品质上下工夫。”虽然对出局的原因仍有些困惑,但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伯瑶显然不愿意再对此事做过多评价,而是反复强调做好自己的企业最重要。

而环球石材市场部汤主任则认为,“名推委在最后时刻将石材行业剔除出‘中国名牌’,肯定是有他的道理,这也不是我们所能左右得了的。至于其中的原因,既然评选部门没有解释,我们也不便做过多猜测”。[Page]

企业间存在相互告状情况

泉州是国内最重要的石材生产基地。尽管三家身在漩涡中的企业对此事均保持了沉默,但是,消息一出,在泉州石材业界仍产生极大的反响,评说不一。而人们猜测的原因,大概可以归结为两种。

第一种猜测,是环保问题。今年开始,“中国名牌”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石材行业属于资源性、污染性行业,是否因为环保问题导致“中国名牌”将石材业抛弃?对于此种说法,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并不太可能。这位人士说,石材行业的荒料几乎都是从国外进口,产品也是以出口为主,属于“两头在外”产业。“如果是有环保问题,就不应该进入初选,更不是到最后阶段才发现问题。而且,这次是整个装饰石材行业被暂缓,而不是个别企业被取消资格。这足以说明是整个行业出现了问题。”

业内猜测的另一种声音,则是说企业间互相“告恶状”的结果。

事实上,早在今年8月初,“中国名牌”公示期间,记者在南安石材业内采访时,就听到不少企业主谈起“告状”的事情。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企业之间不团结,互相竞争,你一家上去了,别人心里自然就不爽,互相之间告来告去,谁都不服谁。”这位人士说,一些参评企业的数据都有经过“处理”,同行业的企业之间又都知根知底,别人一捅,很容易就出问题。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说,正是因为“恶意告状”导致了最终的出局,而告状的企业并非福建省内企业。“泉州是国内最重要的石材生产基地,虽然首次评选只有一家企业入围,但是泉州、南安石材业的气氛还是很好的,企业之间比较团结,并不会互相拆台。主要是外省的企业在告。”

在记者调查时,质监部门一内部人士也曾透露说,确实存在企业间互相竞争、告状的问题。但对于是否因为“告状”而导致整个行业出局,这位人士则表示并不好说。福建省质监局质量处有关人士则明确告诉记者,在“中国名牌”的评选过程中,省、市质监部门只在中间扮演服务的角色,具体评选环节的把控,权力都在国家质监总局和名推委手上,名推委可以根据各种情况对评选做出调整。“至于为什么装饰石材今年暂缓评选,名推委没有解释,我们也不清楚。” 

记者手记

暂缓评价又何妨

尽管各利益相关人士均三缄其口,但是种种迹象仍然表明,石材行业集体出局“中国名牌”,与企业间的互相“恶搞”不无关系。对此,记者接触的众多业内人士几乎一致地表示“遗憾”。“中国名牌”自2001年开评以来,经过各级行业协会和众多企业的努力,直至今年,装饰石材业才入选“中国名牌”目录。虽然各界对石材业进入“中国名牌”目录的呼声很高,但是通过此次集体落选,也足以看出,目前的中国石材行业,仍然存在着行业不团结、恶性竞争的事实。

记者接触的一位业内人士就深刻地意识到,“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挺不应该的。同一个行业的企业,除了竞争,更应该共同促进。别的企业创品牌跑前面了,后面的应该齐头赶上才对。互相拆台告恶状,只会使整个产业环境慢慢变恶劣,这是不利于整个行业发展的。”

无独有偶。今年石材行业遭遇的境况,竟与去年建筑陶瓷的情况出奇地雷同。彼时,建陶行业被接连曝出企业数据注水造假,不同产区之间、不同企业之间互相告恶状,最终导致2006年的“中国名牌”对建陶暂缓评价。到了今年,行业不自律、恶性竞争的现象仍未停止,在今年的“中国名牌”评选时,建陶再次被排除在外,整个行业都为之付出代价。对于石材行业来说,建陶业则是鲜活的前车之鉴。

“负面的东西也应该正面加以引导,虽然石材业集体出局了,但通过反映出来的问题,整个行业都应该自省。负面的东西及早暴露出来,反而是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强是好事,创品牌固然重要,但企业的精力应该是放在提高产品品质上。”诚如福建石材行业协会某相关人士所言,如果石材业能通过这次事件,加强企业间的团结合作,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中国名牌”暂缓评价又何妨?

(石材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海峡都市报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